
質量管理是指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通過質量體系中的質量策劃、控制、保證和改進來使其實現的全部活動,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對質量管理及其實施方法有所介紹。
朱蘭對質量管理的基本定義:質量就是適用性的管理,市場化的管理。
費根堡姆的定義: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并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制造和售后服務,把企業內各部門的研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的體系?!?/p>
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定義:質量管理是“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的活動”。
發展過程
質量管理的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質量檢驗階段
20世紀前,產品質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藝水平和經驗來保證,屬于“操作者的質量管理”。20世紀初,以F.W.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促使產品的質量檢驗從加工制造中分離出來,質量管理的職能由操作者轉移給工長,是“工長的質量管理”。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品復雜程度質量管理的提高,產品有了技術標準(技術條件),公差制度(見公差制)也日趨完善,各種檢驗工具和檢驗技術也隨之發展,大多數企業開始設置檢驗部門,有的直屬于廠長領導,這時是“檢驗員的質量管理”。上述幾種做法都屬于事后檢驗的質量管理方式。
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1924年,美國數理統計學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預防缺陷的概念。他運用數理統計的原理提出在生產過程中控制產品質量的“6σ”法,繪制出第1張控制圖并建立了一套統計卡片。與此同時,美國貝爾研究所提出關于抽樣檢驗的概念及其實施方案,成為運用數理統計理論解決質量問題的先驅,但當時并未被普遍接受。以數理統計理論為基礎的統計質量控制的推廣應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由于事后檢驗無法控制武器彈藥的質量,美國國防部決定把數理統計法用于質量管理,并由標準協會制定有關數理統計方法應用于質量管理方面的規劃,成立了專門委員會,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國戰時的質量管理標準。
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對產品的質量從注重產品的一般性能發展為注重產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維修性和經濟性等。在生產技術和企業管理中要求運用系統的觀點來研究質量問題。在管理理論上也有新的發展,突出重視人的因素,強調依靠企業全體人員的努力來保證質量以外,還有“保護消費者利益”運動的興起,企業之間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美國A.V.費根鮑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并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提供服務,并把企業各部門在研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方面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體系”。
中國自1978年開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售后保障服務
1.新思達建立了PMO工作組,項目經理負責制,專人負責項目進度、交付物、滿意度等質量活動;
2.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咨詢顧問的任何不滿,均可通過公司400電話和客服QQ進行投訴;
3.項目交付驗收后提供后續證書維護和到期提醒事項;
4.簽約客戶終身提供政策動態和及時的標準升級轉版資訊。
工具支持提供
可提供ITSM運維管理工具、終端保密管理工具、風險評估工具、漏洞掃描工具、BUG管理工具、評估用工具 PIID表、WORKBOOK、項目管理工具 Project,Visual Project、知識庫管理 SVN等解決方案。
1.通過咨詢顧問和客服可獲取提供各類業務相關的標準庫、知識庫、文件庫;
2.已簽約客戶將不定期收到相關認證咨詢行業的簡訊(EMAIL方式)。
新思達每年不定期舉辦培訓公開課,已簽約客戶可以享受優惠折扣和部分免費名額。
1.公司400電話和客服QQ,7×12小時不間斷服務,任何請求、咨詢、建議、投訴均可隨時反饋;
2.“在線咨詢”向所有客戶實時開放,用戶可以通過各類IM工具向指定咨詢師垂詢業務知識;
3.郵件系統24小時開放,郵件回復不超過24小時;
400-182-7001呼叫中心系統7×12小時接通,被叫人員應答不超過4小時。